一日一句《小窗幽记》0052《小窗幽记·集醒篇第一》1.51【原文】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,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。【白话】触,《说文解字》:“牴也”。《周易·大壮》:“羝羊触籓”,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,进退不得,比喻进退两难;触,抵撞。忤,wǔ,《说文解字》:“逆也”。逆,《增韵》:“迕也,拂也,不顺也。《释名》:'逆,遌也。不从其理,则逆遌不顺也。’”遌,ě,《广韵》:“心不欲见而见曰遌。”《玉篇》:“同迕,遇也。”“触忤”这个词有冒犯的意思。结合《康熙字典》对“触”这个字的解释,“触”这个字含有这样的意思,遇到障碍,被障碍挡住了,没有办法跨越障碍;结合《康熙字典》对“忤”这个字的解释,以及由“忤”衍生出的“逆”、“遌”两个字的解释,“忤”这个字含有这样的意思,不愿意发生的事却偏偏发生了。“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,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。”有些人之所以能够振兴家庭、造福一方百姓,而大多数人却平平淡淡、碌碌无为;有些人之所以能够为国家建设、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贡献,而绝大多数人却平平淡淡、碌碌无为;一定是因为这些人能够忍人所不能忍、行人所不能行,一定是因为这些人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和障碍并克服困难、排除障碍,一定是因为这些人能够咬定目标不动摇、面对失败不动摇、持之以恒不动摇。所以,只有真正做到难忍能忍,只有真正做到忍人所不能忍,只有真正做到难行能行,才可以为人所不能为,才可以做成大多数人做不成的事,才可以取得大多数人不能取得的成绩。挂在嘴边说说仅仅是过过嘴瘾,风一吹就没了;落实在行动中,日积月累、年复一年地做才是力量的源泉。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”【注】1.忍,【说文】能也。【徐曰】能音耐。从心刃。【长笺】如刀剌心,忍意也。【周武王·书铭】忍之须臾,乃全汝躯。 又【广韵】强也,有所含忍。【左传·昭元年】鲁以相忍为国。 又安于不仁曰忍。【诗·大雅】维彼忍心,是顾是复。【诗·小雅】君子秉心,维其忍之。 又忍忍,犹不忍也。【后汉·崔琦传】情怀忍忍。 又姓。又【广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並而振切,音仞。坚柔也,本作肕。亦作忍。【周礼·地官·山虞注】柔忍,通作刃。【诗·小雅·荏染柔木注】柔刃之木荏苒然。【释文】忍音刃。【礼·月令·纳材苇注】此时柔刃,並与韧靭忍同。2.触忤,冒犯。《后汉书·刘瑜传》:“臣悾悾推情,言不足采,惧以触忤,征营慴悸。”《晋书·唐彬传》:“邓艾忌克诡狭,矜能负才,顺从者谓为见事,直言者谓之触迕。”唐·杜甫《送路六侍御入朝》诗:“剑南春色还无赖,触忤愁人到酒边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《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》:“徐母触忤丞相者,欲求死也。丞相若杀之,则招不义之名,而成徐母之德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六三回:“(彭羕)因直言触忤刘璋 ,被璋髡钳为徒隶,因此短发。”《明史·海瑞传》:“自知触忤当死,市一棺,诀妻子,待罪于朝。”清·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东华录》:“其书编年纪録,毫无触迕。”文德后问:“谁触忤陛下?”《太宗罢朝》3.触,【说文】牴也。【易·大壮】羝羊触籓。【前汉·元帝纪】去礼义,触刑法。【荀子·议兵篇】触之者角摧。【扬子·太玄经】星辰不相触。 又【玉篇】据也。【增韵】污也。 又触衣。【本草纲目】褌裆,一名触衣。 又人名。【左传·襄十一年】郑人赂晋侯以师触。【注】乐师名。 又姓。【史记·赵世家】左师触龙。 又【集韵】昌句切,刍去声。亦牴也。【扬雄·羽猎赋】票禽之紲踰,犀兕之牴触,熊罴之拏攫,虎豹之凌遽。触叶遽,遽音讵。师古读。 【集韵】亦作觕。4.忤,【说文】逆也,本作啎。从午,吾声。今作忤。【后汉·鲍永传】持正之忤。又忤忤。意不喜也。【释名】靑徐谓女曰娪。娪,忤也。始生时人意不喜,忤忤然也。 又或作牾。【前汉·王莽传】无所牾意。亦作午。【礼·哀公问】午其众,以伐有道。 亦作蘁。【庄子·寓言篇】使人乃以心服,而不敢蘁立。【音义】蘁音悟,逆也。 又【正韵笺】忤,亦作梧。【释名】当涂曰梧丘。梧,忤也,与人相当忤也。 又通作悟。【史记·韩非传】悟言无所击排。【注】悟作忤。 又通作迕。【前汉·食货志】好恶乖迕。【注】迕忤同。5.为,【说文】母猴也。其为禽好爪。爪母猴象也。下腹为母猴形。王育曰:爪象形也。 又【尔雅·释言】作,造,为也。【书·益稷】予欲宣力四方汝为。【洪范】有猷有为有守。 又治也。【晋语】疾不可为也。【注】为,治也。 又使也。【鲁语】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。【注】为,犹使也。 又语词。【前汉·武帝纪】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。 又姓。【广韵】风俗通云:汉有南郡太守为昆。【韵会】鲁昭公子公为之后。 又【广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𐀤于僞切,音䧦。【广韵】助也。【增韵】所以也,缘也,被也,护也,与也。【书·咸有一德】臣为上为德,为下为民。【释文】为上为下之为,于伪反。徐云:四为字皆于伪反。又【多士】惟我下民秉为。【诗·大雅】福禄来为。【笺】为,犹助也。【释文】于伪反,协句如字。 又叶吾何切,音莪。【诗·王风】有兔爰爰,雉离于罗。我生之初,尙无为。我生之后,逢此百罹,尙寐无吪。6.事功,功绩,功劳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:“事功曰劳。”郑玄注:“以劳定国若禹。”贾公彦疏:“据勤劳施国而言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牵招传》:“渔阳傅容在雁门有名绩,继招后,在辽东又有事功。”宋·范成大《外舅挽词二首》之一:“事功才止此,物理故难量。”《宋史·儒林传三·程大昌》:“当是时,帝初政,锐意事功。”清·黄宗羲《〈明儒学案〉序》:“有明事功文章,未必能越前代,至于讲学,余妄谓过之。”陈毅《示丹淮,并告昊苏、小鲁、小珊》诗:“人民培养汝,报答立事功。”宋·叶适《上殿札子》:“王之望、尹穑,翕然附和,更为务实黜虚、破坏朋党、趋附事功之说。”清·唐甄《潜书·良功》:“儒者不言事功,以为外务。”徐特立《读书日记一则》:“只图个人的事功,谋个人的地位,这是自私自利者。”汉·陆贾《新语·辅政》:“邪臣好为诈伪,自媚饰非,而不能为公方,藏其端巧,逃其事功。”郭沫若《一个宣言》:“艺术的薰陶虽还未能普及于人寰,然而这正是我们继起者的事功,这正要赖我们继起者的努力奋勇。”事,大曰政,小曰事。【广韵】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【释名】事,伟也。伟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【书·大禹谟】六府三事允治。 又【诗·小雅】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【注】三公也。 又【诗·大雅】三事就绪。【注】三农之事也。 又奉也。【礼·曲礼】年长以倍。则父事之。 又营也,治也。【史记·曹参世家】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,见参不事事。 又【广韵】【类篇】𐀤侧吏切。事刃,与倳剚同。别见人部倳字注。 又【韵补】叶逝支切,音时。【蔡邕词】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 又叶诗纸切,音始。【诗·召南】于以用之,公侯之事。叶沚。又叶疎语切,书上声。【韩非子·扬权篇】使鸡司夜,令狸执鼠。皆用其能,上乃无事。 又叶常御切,音树。【易林】虽愠不去,复职内事。功,【说文】以劳定国曰功。从力,工声。【广韵】功绩也。【书·禹谟】九功惟叙。又自以为功曰功之。【史记·信陵君传】公子乃自骄而功之,窃为公子不取也。又功,毛诗作公。【诗·小雅】以奏肤公。【注】功也。又【韵会】大功,小功,丧服名。谓治布有精麤之分。或作红。史记汉书,大功小功,作大红小红。又【广韵】汉复姓。【何氏姓苑】汉营陵令成功恢。禹治水告成功后为氏。又【韵补】叶姑黄切,音光。【东方朔·七谏】信直退而毁败兮,虚伪进而得当。追悔过之无及兮,岂尽忠而有功。又叶居银切,音巾。【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】骛于盐浦,割鲜染轮。射中获多,矜而自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个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