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:3,数字不大,心里咯噔一下。比赛最后一分落地的时候,我手机还没放下,弹幕里全是“怎么又丢了?”有点像外卖刚点来还没开吃,朋友突然推门说,哎呀,饭撒了。气氛一下子就变成了——原来领先也能输得这么彻底。中国女排这次,真是让人一口气憋在胸口,横竖吐不出来。
镜头摇到龚翔宇,脸上的那股子倔劲儿,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第一局。那会儿,二传传球精准,边攻下球干净利落,发球线上的姑娘们轮番上阵,像打地鼠似的,谁都想多砸两个。比分一度领先,6:3,弹幕刷屏“这把稳了吧?”结果呢,后面连续丢分,仿佛全队突然集体短路,传球撞在同一个思路上,死磕死送,怎么都送不到对方地板上。
你要说二传年轻吧,这场球她的线路分配比高考作文还工整,套路都写在脸上。对面副攻一看,直接堵死龚翔宇。连续两个球,硬生生被拦回去。那感觉就像排队买奶茶,前面人刚走,自己刚点单,店员说:机器坏了,暂停服务。现场气氛也跟着凉了一截。
两点换三点那会儿,场上站着一群生猛小姑娘,活力是有的,经验是没有的。换上去,节奏没带起来,反倒让对手找着了突破口。你看人家对面,打得像下围棋,咱这边却像摸黑抓瞎。每次换人,观众席都有点紧张,弹幕上直接开摆:“教练这是在赌命吗?”场边教练坐立难安,喊战术喊得嗓子都哑了,姑娘们有点像听歌听走神,脑袋里全是自己的小九九。
发球?这场拼得绝对狠。前两局姑娘们发球一绝,对手一传直接乱套。可第四局呢,10次发球失误,全场观众集体翻白眼。说真的,这么多年女排比赛,见过气势如虹的,也见过溃不成军的,像这样连续失误送分,当场魔幻。那感觉,像买彩票刚刮出两个“再来一张”,第三个直接“谢谢参与”。
吴梦洁那一把,三号位短球打得风生水起,几次硬是靠个人能力把死球救活。可决胜局,她几乎没机会出手,球都摸不到。队友们被现场气氛裹挟,心理素质直接拉胯。观众席的呐喊声一茬接一茬,年轻的心态扛不住,技术动作也跟着走形。你看她们咬牙顶着,眼神里全是“快点结束吧”,那场面,真让人心疼。
副攻,状态就更别说了。拦网几乎失声,攻防两端都没什么存在感。对比对方副攻,简直一边天一边地。数据一翻出来,副攻贡献低得离谱。你说,这块短板要是不补齐,别说亚洲霸主,进个八强都费劲。说到这儿,真想把教练拉过来聊聊,能不能别再一条道跑到黑。
其实女排这届队伍,最明显的标签就是“青春”。说好听点,冲劲十足;说难听点,关键时刻就掉链子。成长这东西,谁都替不了谁吃苦。你看场上姑娘们满头大汗、眼圈发红,谁还会怀疑她们不拼?问题是,拼劲和经验那是两回事儿。像2016年那批老将,二传分配多样,副攻和边攻配合得滴水不漏。现在这支队伍,进攻套路单一,遇到强队一挡,立马现原形。
比赛结束那会儿,弹幕和社交平台直接炸开锅。有人说教练太嫩,有人说小将太怯,有人说副攻隐身。还有人偏要调侃一句:“成年人没有圣诞老人,一切得自己扛。”说得真不假,谁还没在生活里丢过几分?
别说,输球其实没那么可怕。可怕的是输了还不知道怎么改。女排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局面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想想孙颖莎刚出道那会儿,谁不是一路摔打一路爬?成长路上,摔跤就得自己拍灰再站起来,没人能替你抗。
有意思的是,每次中国女排输球,总有一堆“键盘教练”在网上指点江山。真到了场上,怕是连球都摸不着。姑娘们在泥里打滚,外头的人喊得比谁都响。其实仔细看,今天中国女排的困境,不只是个人的问题。你看美国女排,近几年不断调整打法,一会儿快攻一会儿双自由人,打得灵活多变。咱这边,总是套路先行,临场变化不够。
说回这场球,除了心疼,还是心疼。小姑娘们的拼劲没变,差的是关键时刻的那一口气和翻盘的底气。教练组也是,得多琢磨琢磨,别老想着套路,场上是活人不是棋子,得有点灵活劲儿。就像打麻将,光会一条龙没用,该碰就碰,该胡就胡。
想起去年世锦赛,中国女排对阵意大利,被逆转那场也是类似的剧情。那次媒体讨论了一个月,这次怕也少不了。谁说青春不疼?谁说成长不挨打?只不过,疼过之后,能不能长记性,才是关键。
写着写着我都想冲进训练馆,拿着战术板敲敲脑袋问一句:“下次6:3领先,还能不能稳住?”如果你是教练,这局你会把球交给谁?你会换人换到什么时候?留言聊聊呗,别光做看客。中国女排的青春,咱们一起见证,别等花开了才说想起浇水。
个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